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加强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从而对课外阅读首次作了量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课外阅读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也窄得可怜,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近于空白。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有人用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不懂课外阅读的价值
在接受测查的165人中,对课外阅读的好处能作出体会性回答的6人,占36,能作出简单回答的98人(多回答“好看”,“知道东西多”等)占594,不回答的61人,占37,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②拥有的书量太少。
165个学生中,家庭共有综合性知识藏书87本,平均每人约占半本书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一至二本的17人(多为教师子女),占103;书包内长备课外读物的6人,占36。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
f“书包自习题多”等现象,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平乏,近乎于无书可读。
此外,家长们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无力对子女进行辅导,再加上他们远远未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未来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也很少有不目的的为孩子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即使有也不过是一些作文选等,至于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却很少有机会走入学生的视野。
对于这些现状,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能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们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谈不上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了。习惯要从小培养,因而加强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3、理论依据
美国科学家彭菲尔德罗伯茨根据积累的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病理学方面的例证,提出人在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大脑可以获得几种语言的符号,这个时期是512岁。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母语保护系统,这个系统始于34岁,成于12到13岁。这两个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一致的,吻合的,由此可见,在这一特殊时期,母语学习的容量是有弹性的,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