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浮起来6、引导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发现,如果水中放盐少了,马铃薯浮不起来,放到一定量还要耐心把它搅匀以后马铃薯才能浮起来。现在请同学们解释一下,马铃薯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同体积的盐水比马铃薯重,浮力大,会浮。)
三、拓展知识,加强理解师:刚才大家是在水中放了盐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如果给你点其它物质放到水里,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学生分小组讨论,用糖和大米进行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四、推测与验证
2
f“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1、让学生猜测能让马铃薯浮起的盐水与让马铃薯下沉的清水在重量方面的不同?增强学生验证结论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做比较实验的相关器材和关键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用事先准备好的天平及量杯,演示盐水比同体积清水重的比较,使学生发现确实盐水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进一步明确“水”的重量不同是造成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师:看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你们还想说些什么五、知识应用、强化重、难点图文结合,介绍死海现象,揭示死海的秘密,再一次强化本课重、难点。六、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你学到了什么”这句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小结。七、课后拓展利用所学知识到家中做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先考考父母最后给父母讲出理由。八、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清水
轻(浮力小)
沉
相同体积
比马铃薯
浮
盐水
重(浮力大)
比清水重
3
f“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评价时,我不是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是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本节课的评价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具体评价设计如下:
1、在“设疑导入”时采用诊断性评价即学前评价,起到激趣的作用。2、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个形成性评价中我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3、在“组织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论”这个总结性评价中我采取书面材料即实验记录表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所作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附:
实验记录表
班级:三()班组别:第小组小组成员
时间:2008年月日
实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