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厂的前身),啤酒生产能力约300吨,这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最早的啤酒厂。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啤酒企业几百家,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的称号。
回顾中国啤酒工业的百年历程,共经历了萌芽期、调整和发展期、全面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共四个阶段。
二、行业规模及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啤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发展至今,我国的啤酒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f2007年我国全年啤酒产量3931万千升,人均啤酒消费量30升左右。进入21世纪,各啤酒厂商竞争优势地区逐渐形成,企业要保证业绩继续增长,就必须跳出优势地区,抢占市场份额。这样,行业进入了激烈竞争阶段,行业增速也有了放缓的迹象。2005年2007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859,啤酒人均消费量基本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持平。我国啤酒消费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啤酒的人均消费量增长缓慢,而在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如东欧和中国的啤酒需求量和产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世界啤酒产量约为15730万千升,其中欧洲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耗地区,西欧啤酒年产量约为300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127升,美国啤酒年产量约为230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77升,日本啤酒产量71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857升,而俄罗斯、拉美人均啤酒消费量在3040升。我国2007年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在30升左右,虽然已经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但比照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啤酒消费存在着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路径基本与世界啤酒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就是从也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过渡。使在啤酒行业最发达的山东地区也是即如此,如:青岛人均消费量150升左右,济南人均消费量38升左右,山东其他地区平均28升左右。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为啤酒企业提供了区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以及行业增长的空间。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是各对啤酒企业战略部署的重点。
f三、影响啤酒行业经营与发展的宏观因素及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
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