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礼县金矿带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摘要:甘肃礼县金矿成矿带处于多条断裂和褶皱构造的交汇部位,且发育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成矿条件好,赋存在变质细砂岩、板岩、石英砂岩等岩石中。通过对区内已发现金矿研究得到该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及金的富集特征等特征,对进一步寻找浅部金矿和深部盲矿体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关键词:礼县,构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富集特征1大地构造位置及其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秦岭裂陷盆地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其北邻区西段是中南祁连新克拉通盆地和湟源-陇东隆起区,东段是鄂尔多斯克拉通盆地;西邻区是柴达木克拉通盆地;南邻区西段是阿尼玛卿裂谷,中段是勉略裂谷,东段是褒河-北大巴山隆起。秦岭裂陷盆地分为鄂拉山区、岷(县)-礼(县)、西秦岭区及南秦岭四区。岷(县)-礼(县)区为礼县金矿赋存区,是一个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板内伸展的裂陷盆地。盆地的基底为前泥盆纪岩系,基底出露形式为热-构造隆起,同板内伸展盆地相沉积之间为剥离断层。盆地南北不对称,在泥盆纪沉积时期表现特别明显。盆内接受沉积的时间为早泥盆-中三叠世,沉积物质以陆源碎屑为主,碳酸盐为次,盆地内在二叠纪有小型的超基性岩和中性岩侵入,三叠纪时有酸性花岗岩侵入(图1)。
f2赋矿层岩性秦岭裂陷盆地内的地层岩石组合及地理分布特征,盆地南北浅,中间深,所以南北为蚀源区。赋矿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舒家坝组(d2s)和中石炭统月亮寨组(c2y)。中泥盆统舒家坝组主要为一套灰色千枚粉砂质斑点状板岩、含炭泥质板岩、含砾板岩。中石炭统月亮寨组主要为一套含炭石英砂岩、岩质板岩夹少量硅质板岩,含炭硅板岩,浅色硅板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各套地层又分若干岩性段(表1)。
表1研究区地层简表
地层的含金性与矿源层出处是根据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2)得到,结果表明,中泥盆统舒家坝组的金含量36-41×109;中石炭统月亮寨组含金量37-45×109。
表2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项目
从表2中可看出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中的金具备高背景值,对地球化学异常和金矿床的形成有一定控制作用,加之该套地层含炭,炭对金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所以含炭泥质粉砂岩是研究区金矿的矿源层。
3金矿成矿关系分析
f31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区经历了伸展裂陷、接受沉积和后来的多期次的区域构造作用。断裂构造是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