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上几句话也几乎成了奢求。4、课程设置及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符。日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是讲授理论,缺少了实践的环节,没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征。课程内容也多为心理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无法起到如其它专业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或者说增强就业、创业和发展的砝码。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没有鲜明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二、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上述中出现的几点问题,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方法:1、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学院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2、积极开展心理知识教育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首先,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其次,重视校风、班风建设。3、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再次,要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最后,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转向对行业心理的研究。在高职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除了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外,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心理,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毕业生行业或岗位的适应性。5、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