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长城并加以修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说到这插了一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段话说得耐人寻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可删还是不可删?如果把它删除,那就应该这样写了,“秦始皇修长城引起民怨沸腾。于是在他面前站出来一个孟姜女提出控诉”。他现在加了一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作者的身份是历史学家,历史学家运用材料是讲究考证的。如果认真看《内蒙访古》,你会发现翦伯赞先生凡是引用史料都会注明出处。甚至一个地方古称什么也进行考核,把它注明白。那么,他加这一句话有没有含义?对于表达他的观点,有什么作用吗?这就是在造句中,考虑到准确表达观点所使用的一种手法。这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的意思是什么?对于自己来讲,不承认这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但是他又没有直接明显的说。在这里,翦伯赞对所谓“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控诉”和“举世闻名”连在一起,秦始皇连接秦燕赵长城并加以修补,形成了很有气势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这是很肯定的。那在这里用“控诉”搭配吗?耐人寻味。实际上后面文章就解开了。秦始皇修长城是无可厚非,不应当指责的,意义很大。但秦始皇引起民怨沸腾,包括人民编了故事“孟姜女哭长城”,那是秦始皇另有问题,仁义不施。而赵武灵王当时修长城时,赵国的国力怎么能跟秦国比还不是也有那么多劳役,说不准有多少孟姜女的丈夫万子良也在修长城时就殒命了,怎么没有人控诉他呢?后面有一个意思,是要说赵武灵王是个改革家,搞“胡服骑射”。和秦始皇相比,在修长城这件事上,要真说劳民伤财,那第一板不应该打在秦始皇身上,但没有人去控诉赵武灵王,作者想说明这个意思。他在修长城这个问题上要替秦始皇辩解,所以使用了这个材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句话不可删去。三、合理安排句子成分,保证语意连贯合理安排句子成分,必须把句子成分安排合理,保证语意连贯。
第5页共42页
f语意连贯必须做到“两要”和“两不要”: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要吻合,主干成分与附加成分要搭配。不要随意转换话题,不要打乱逻辑顺序。例1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足以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句话基本成分是表达一个事实。事实前面附加成分很多,“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