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沙县翠绿小学葛彦莉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师分析过于烦琐,忽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压抑其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我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的阅读内容,方法及学习伙伴,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一、鼓励“创”读,尊重独特体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多元解读就是要确立个体的解读观点,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从而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再见了,亲人》一文,字字皆情,而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前以录像形式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硝烟弥漫的战场,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感人场面,以及1958年志愿军奉命回国时,车站上人头转动送别场面;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的目的。(二)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执教《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有学生说:大树拒绝啄木鸟给它治病,把“啄木鸟赶跑了,这虽然不对,但啄木鸟也不应该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去看望大树,应该做劝说工作。大树在病重时,也许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接受啄木鸟的治疗呢!”我抓住这个可贵的教学契机说:“是啊,原来的故事是有啄木鸟又一次上门劝说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编进去,怎么样?”学生兴致勃勃,续编了啄木鸟二劝大树,三劝大树的故事。在这种动态的阅读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培养了创新思维。(三)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
f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树枝上兴奋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