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明晰土地所有权加快实行地权登记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把启动农村宅基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功能提高的突破口;循序渐进地推进农业用地流转使农业用地生产要素功能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不断提高等六项建议。关键词:土地制度改革生产要素功能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缓慢农民增收缓慢存在着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使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有效发挥使之真正成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切实增加农民的各项收入。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也是农民进行投资、积累财富以及在代际间转移财富的主要途径。可以这样说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没有土地也就没有农民。选择、设计和安排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关系到与土地价值、地租相关的农民经济利益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只赋予农民对土地的排他的使用权和收益的独享权而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的观点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享用权以及自由的转让权。它的权能是否完整主要可以从所有者对它所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来衡量。由于我国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资源产权是残缺的导致利用该资源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一方面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也就是说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其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行为者才会产生对它的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参与将信息传递到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因此2000年后随着土地法律政策的调整有关改革土地制度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研究受到重视。土地制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制度安排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占有、支配、使用状况便不同。合理、有效、遵循经济规律、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安排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积极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释放其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相反则会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阻碍农民增收。具体来说第一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经营资料和生活保障手段其本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