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位置大致在麦积山南,土桥子东侧。沿该断裂带和交接点,岩石变形极为强烈,区域地貌分异明显,尤其控制了实习区中新生代构造盆地的形成和白垩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如麦积山的红色砾岩大致分布在F3以北和F10西北的特定地区。F11又对实习区的温泉成因起着通道作用。(二)地质地貌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上述各类地质地貌景观资源和遗迹是在天水地区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在喜马拉雅运动期的主幕第二幕即新生代构造运动开始逐渐形成和深化而成的。既是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等)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引力、太阳福射及流水侵蚀等)联合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是地质构造深化的阶段性产物。据区内地层特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
3
f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岩浆岩体、变质强度、古生物面貌及地貌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地质深化史可以追朔至中元古代长城纪以前,距今约20亿年左右。其间经历了9个大的构造旋回,15个世代的构造演化变形过程。总的演化趋势为地壳经历了由强列活动到相对稳定,由复杂到简单,由海洋到陆地,再到山地的多个深化过程。具体可划分为以下6个主要阶段。
1、前中元古代阶段(A
Pt2时代距今约19亿年前)19亿年前,包括天水和麦积山内的甘肃广大地区处于广海环境、地壳在频繁振荡中作大幅度沉降,并伴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分布在本区的前长城系(A
ch)含有火山岩的碳盐岩~复理石强变质沉积地层,该期岩浆侵入活动不甚发育。漫长的前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强烈而复杂的多期次构造运动,主要构造运动为阿拉善运动,受其影响长城系遭受变质改造,从而奠定了后来沉积盖层发育的古老结晶基底。2、中、晚元古代阶段(Pt2~Pt3时代距今约19~57亿年)自阿拉善运动后,天水地区在古老基底上又分为近东西向的南北坳陷和隆起相间的构造貌格局,隆起区剥蚀,坳海槽接受沉积。历经了约5亿年的工城纪,岩浆侵入活动仍不十分发育,以后地壳隆而复升,经强烈运动后褶皱隆受剥蚀,使元古界地层发生绿片岩相变质,形成了区内南部秦岭群(Pt12q
)变质岩系。尔后,局部地区发生海水侵漫,天水海与华北海相通,接受了震旦系海相和陆源碎悄沉积(现今区内剥蚀尽)。历时约13亿年的中、晚古生代自长城纪~青白口纪末,北山海水三进三退,祁连海四海四落,天水地区也处于时而海槽时而陆缘的复杂环境变迁之中。3、早古生代阶段(Pz1,时代距今约57~408亿年)早古生代时期,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