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粉砂质泥岩等。寒武系、奥陶系和
2
f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泥盆系地层主要见于区内东部,中、南部和西南部。(4)中生界。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景区及公园的中心地区,以白垩系地层为主,分布面积也
较大,次有侏罗系地层极零星见于土桥子一带。白垩系地层分布面积较大,而且集中,层厚,近水平产出。白垩系地层因构成闻名遐尔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石窟)的载体而进一步被命名为麦积山组(k2m),标准剖面位于土桥子以西的陈家庄阮家沟一带。层型剖面厚度大于48250m。麦积山组岩性主要为一套砖红色紫红色厚层块砾岩夹砂砾岩及砂质泥岩。
(5)新生界(Kz)。新生界地层在区内出露较为广泛,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三系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一套砖红色砂砾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夹灰绿色泥岩薄层和透镜体;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实习区北部及全区各主要河谷内,成因类型以风积黄土为主,次为河流冲洪积层,局部为湖积层。
2、岩浆岩体麦积山石门山实习区岩浆岩体较为发育,出露面积较大,时代连续,类型多,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其中以印支期的花岗岩(党川岩体)和燕山期花岗岩峰林地貌为典型。党川岩体集中在距今约195~239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岩性以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石门山岩体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距今约145~19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其主要岩石类型为肉红色、中粒块状花岗岩。3、地质构造及其特征麦积山石门山实习区地质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并叠加于区域破碎背斜构造之上。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方向各异,性质复杂,规模及发育期也有所不同,其中以近东西断裂为主,规模也较大,对区内地质地貌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北而南主要有9条。次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共有7条,另有北西向和北北西向5条,以上区内主要断裂共计21条。其中以F2(渭河南缘断裂)、F3(党川至土桥断裂)、F6(夏家坪至河口断裂)、F10(马家坡康家崖土桥子断裂)及F11(温家庄断裂)最具代表性,上述断裂的共同交接、复合在形成区内主要地貌景观和地质构造遗迹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F2和F3分别代表了北秦岭造山带的北界和南界,是区内东西中央造山带的主轴线,F6则是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与最终缝合的典型活动带和南北秦岭的分界线,F10和F11则是中国南北中央造山带(贺兰川滇构造带)在区内延伸通过的具体位置,特别F10与F3的交接部位基本上代表了两个巨型构造带在实习区具体衔接的构造点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