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正定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名称。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继位,恒山郡改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真定县属常山郡管辖。公元前154年,西汉将赵国分封为六个小国,其中就有常山国。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设真定国,封刘平为真定王。直到公元37年,东汉刘秀废真定国,真定县归常山郡管辖。(配常山郡图片)6千年古郡之六安乐垒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拓跋氏与后燕慕容氏在太行山东西连年征战,后燕大将慕容恪于公元352年在滹沱河北岸筑安乐垒(今正定县城),作为拱卫常山郡城的重要军事堡垒。公元396年,北魏拓跋攻克常山,真定县属北魏常山郡管辖。公元398年,将常山郡治所从真定(今东古城)迁移到安乐垒。从这里可以看到,今天的正定县城至少要有1600多年的建城历史。(配正定城墙的图片)7千年古郡之七恒州公元572年,真定县属北齐常山郡管辖,治所由安乐垒复移回真定(今东古城)。578年,北周设立恒州,真定县属恒州管辖。581年,隋朝建立,真定县仍属恒州。596年,隋朝将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个县。公元605年,常山县并入真定县,县治再次移至今正定县城。从此开始,正定城作为真定县(正定县)的治所,经历了1400多年历史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公元607年,隋炀帝时又改恒州为恒山郡。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再次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在石邑),真定县归恒州管辖。621年,恒州治所迁至真定(今正定城)。(配恒州地图)
2
f8千年古郡之八成德军唐代“安史之乱”后期,为安抚地方将领,公元761年,唐代宗赐恒州刺史张忠志姓李名宝臣,为节度使,其军名成德军,李宝臣为成德军第一任节度使。从此开始了成德军近二百年的藩镇割据历史。河北的成德、魏博、幽州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典型地区,史称“河朔三镇”。成德军长期控制着恒、赵、冀、深四州。恒州城真定作为成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驻地,成为了恒、赵、冀、深诸州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成为河北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今在正定城内常山影剧院北侧矗立的“风动碑”,全称为《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是766年唐代宗敕令,为歌颂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的政绩和功德所立。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李宝臣纪功碑图片)9千年古郡之九真定府公元782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自称赵王,以恒州为真定府,开始了真定府1131年历史,在正定的建置中具有一定的意义。821年,因避唐穆宗李恒名讳,恒州改为镇州。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