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是形探的是质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83、84页例1、2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格子图、小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1.呈现实例,引出问题。老师手里有一个绳子拴着小球,让小球转动起来,提问: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运动现象?2.联系生活,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旋转现象有哪些?能举几个例子吗?3.引发冲突,激发兴趣。出示图片:这四幅图是旋转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深入的探究图形的旋转,一起来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
f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特别是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上,如道闸、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要素。1.认识旋转中心。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分别是绕着哪儿旋转的?请你指出来。这一点就是旋转物体的旋转中心。可以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旋转方向。指针和风车绕点O是怎样旋转的?(引出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小练习:观察咬合的大小齿轮,巩固旋转方向。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面指针和水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3.认识旋转角度。出示钟面:指针绕点o旋转一周是多少度?为什么?指针旋转一大格是多少度?两大格呢?三大格、六大格呢?4.明确旋转要素。教师分四步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等旋转,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第一步:从“12”到“1”,指针是怎样旋转的?第二步:从“1”到“3”,指针是怎样旋转的?第三步:从“3”到“6”,指针是怎样旋转的?第四步:学生先想象指针从“6”到“12”的旋转过程,并操作验证。通过刚才的描述,怎样才能把指针的旋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