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以兰、竹、石为描摹对象,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清代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时期;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这深深影响了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士大夫的文人画在当时用以体现自身的心胸抱负和思想品质,及文学、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于一身,强烈的表现个性,讲求借物言情,追求神韵意趣。
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II卷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
20160609伊安整理历史爱好者历史爱好者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6
f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过程
B汉字演变的历史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体系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平
B鉴别官员道德水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学科网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整
B土地政策调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7
f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民生产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济封锁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
30抗战胜利后,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