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视西方的三权分立以及民主选举的制度,他重视新闻媒体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对于中国资本主义政权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足:他认为美国“礼义富足”,没有认识到美国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事实,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分)
5
f变化:从一个人的奔走呼吁变成了集体性行为;从简单的呼吁和喊口号到用组织团体的形式来反抗;由笼统的呼吁反战到提出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由简单的反对政府到更清醒的认识战争的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10分)总结了之前反战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群众和团体的力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变化,由反对国家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主义。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