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大赛教案《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案名称
一、教案背景1、面向初二年级学生;2、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二十章第一节;3、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四、教学目标
f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激励探索讨论发现。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2个)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教学活动设计课件显示1:通过生设计意图
f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问题1:为什么婷婷觉得自己有愧于妈妈呢?活中的真实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问题,引起学同学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生对中上游个2分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