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钱08123191美术学院
【摘要】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客观唯物,方法论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素材中的故事显然是拟人化的,它以一个简单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心境的好坏可以影响他所看到的世界。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了许多哲学的基本思想,包括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等甚至更能牵扯到心理学中的意识流的概念。这些深入的学术性探讨看似深奥且无边无垠,但归根究底却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所具有的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思想能动性与客观现实世界所能产生的差距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而我们又该怎样克服其不良的一面?这才是一切辅助理论为之而生的根源。
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1对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认识“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综上所述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基本可以概括人类在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步骤。在此,我省略了与探讨素材中的问题无关的第三方面,而对“想”和“做”展开讨论。先前便提到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具备的一种行为能力而非东西的,其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动物缺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或者说实践的机会和经验是大大比不过人类的。经验的累计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究,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皆来于此。而“能动”代表一种主观意识,它受制于不同实践所产生的不同经验对我们主观意识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想的世界并非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2主体的知识结构对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主体也会由于知识积累先后程度的不同而对进入大脑的同一外界信息产生不同的认识。一个不具备经济学知识的人他对商品经济的理解只能局限在表面”知识结构代表了社会实践经验所带来的财富,而不同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