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报告
一、企业概况和发展的历史沿革海尔集团位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年生产电冰箱74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人均利税127万元,出口创汇为0,有员工820人。1海尔的创业阶段(1984年12月-1991年12月)这一阶段既是海尔经营史上的创业阶段,同时也是以“名牌战略”为战略定位,实现中国家电第一名牌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对当时的国内家电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后,张瑞敏总裁做出了第一个重大决策--实施名牌战略,把产品目标、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战略定位在出名牌产品上,这一品牌定位,确立了海尔过去、现在以至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它后来者居上的成功的基石。2海尔的超常发展阶段(1991年12月-1995年5月)在这一阶段,海尔以资本营运为核心内容进行规模扩张,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形成了集团式的管理框架。海尔以此阶段的体制变革和战略调整为动力和契机,使资本积聚和资本培植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资本营运成为企业运转的主旋律。在国内众多企业中领先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飞跃。3海尔的跨国经营阶段(1995年5月至今)在这一阶段,海尔实现了跨国经营的公司战略;继而进军世界500强的目标,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而努力拼搏。海尔集团的产品有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厨房用具、展示柜、热水器和电视机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目前,集团除生产“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外,目前,又进入以通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为代表的“米色家电”市场。二、企业体制创新总裁张瑞敏认为:“正在到来的世界体系,将是一个由许多脑神经细胞那样互相密切联系的单位组成,相当于一个矩阵组织,谁能系统地识别相互之间动态结构的关系,谁就能左右变革的形势,获得极大的发展。”因此,海尔确立了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战略,并首先解决了体制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问题。三、支撑海尔发展的战略体系海尔的发展战略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大一活一统一”。即大名牌,大科研,大市场,资本活,企业文化统一。1名牌战略--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海尔认为: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利用高科技去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海尔实施名牌战略有以下的作法和特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