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课程标准】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重点、难点】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展示古代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天下兴亡、(顾炎武)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f学生:是。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革命精神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老师: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学习长征精神。问:现在我们继承革命传统还有没有意义?老师:艰苦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