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英汉翻译中的语言模糊性现象及翻译策略
作者:何丽玲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7期
【摘要】英汉语言普遍存在模糊性现象,而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鉴于东西方在民族性格、思维模式及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迥然不同:汉语重模糊,英语重精确。本文通过分析中英模糊语言的异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翻译策略,以调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矛盾,使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关键词】语言模糊性英汉互译翻译策略一、语言模糊性的实质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使我们在日常谈话中不用处处受语言精确性的困扰而自由地表情达意,从而使我们的交流更为流利。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LAZadeh)于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提出了“模糊理论(FuzzyTheory)”。在此基础上,模糊语言学(FuzzyLi
guistics)问世,为语言翻译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模糊语言是指“不确定的、指代模糊的语言单位”,如生与死、富与贫、年老与年轻等。语言的模糊性从何而来?首先,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这是由其客观属性决定的。语言不仅承载着基本句法和语法信息,还携带着大量的语用、社会及文化等附加信息。其次,语言交际者受到交际环境的制约。如交际者A想邀请交际者B去参加一个聚会,A会说“Wouldyouliketocometothepartyto
ight?”若B无法给对方肯定的答复,可能选用“模糊”表达法。B可能会说“I’dliketo,butI’mafraidthatIca
’tgowithmyhomeworku
fi
ished”由于中英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性格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反映在语言模糊性上,就会呈现众多差异,各有各的特色。二、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异同1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共性。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体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方面。如中英语中均存在“仿佛(like)”“料想(guess)”“可能(maybe)”等模糊附加词。此外,模糊性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弹性,拓宽了表达的想象空间。中英语言都运用模糊语来达到诸如委婉、求幽默、求艺术和意境等目的。汉语对模糊美感的追求同中华民族偏于内向的性格特点有关。但性格外向的西方民族也并不排斥模糊和含蓄,如西方象征主义和意象派所倡导的象征和诗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差异。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根本之处在于模糊性。”汉语的模糊表达营造了语言的主流美感。而英语模糊语则较多功利色彩,处于支流地位。综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