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
第一章绪论
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主要靠政府提供。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是发展变化的。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2规模效益特别大。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4具有自然垄断性。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必须注意:1、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避免强迫命令、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瞎指挥;2、要掌握适用范围和尺度,不能任意扩大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更不能滥用行政手段;3、要与其他管理手段结合运用;4、要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和必要的责任制,使行政手段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5、要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改进管理效果。经济手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