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起源
音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为微妙而又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它,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
关于音乐,我国的古书上都有很深入的探讨和记载。它说:“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心有喜怒哀乐,则音有和厉凄清。”
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提到古典音乐,总给人以一种高雅的感觉,总让人不觉得想起十大名曲十大名琴。古人赞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伯牙绝琴只为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音乐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它给我们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无限遐思,号钟,绕梁,绿绮,焦尾,这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故事,虽然他们早已失传,但他们的故事却为后人铭记。
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这些曲子已作为经典而传唱千年,为后人熟知。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在高山流水般古筝伴奏声中,清脆的笛声如仙乐般飘然而出,仿佛萦绕在空中、飘浮在天上,丝丝缕缕跃然心间。一种别样的情怀,一种释然的心情,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在不经意间弥漫到我们周围。
下面请各位友友一边聆听着那欲说还休的旋律一边随我走入古典音乐的世界。高山流水
中国的古典音乐,一直是声乐占据主导地位,古代音乐推重“自然”,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
器乐的发展也以近乎自然为旨归,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说“音如石上泻流水”,所谓“音如流水”,就是说乐声要近于自然之音,即“天籁”。“天籁”是音乐家追求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
在古代乐家的视野里,“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徜徉天人之际,游心物我之间,手奏五弦之曲,耳闻山水之音。
音乐表现为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无限性,无处不盈,生生流转。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殖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
f人的左、右脚行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
在春秋时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