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教师在每天的上课中,都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教学作风、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以理服人的高尚品格。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作风,要在不经意之间带给学生影响。在游戏竞赛中,更要规范孩子们的言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向学生讲述国际国内竞赛中的体育明星,同样因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而重罚和停赛的教训。养成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文明习惯。二、方法创新,增强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接力项目、团体项目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能力外,还有什么最要紧?让孩子们在明白了道理以后再组织训练和比赛。小学体育课一周有3至4节,因此我们不可能每次课都要创设主题与情景,毕竟我们的常态课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上常态课时,我们更不能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方面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不负责任地上一只哨子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课更需要我们老师在每节课中都要认真组织每次活动的相关时候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的渗透。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中长跑历来是孩子们畏惧的训练项目,我先把目标定位在“跑完”上,谁能跑到底,谁就是胜利者。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以此来鼓起孩子的信心。要是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