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自信,健康成长。说上几句激励的话语,挂上几幅美丽的图片,放上一盆碧绿的盆景,抑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笑容,都足以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他会知道,你是爱着他们的,你是相信他们的,他们行,他们能成功!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不爱事业,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教育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把学习看作一件快乐的事,而做到这一切,也就是教育的核心爱。上个星期在唐佳冰老师的博客里看到她转载的一篇文章《语言伤害的“杀伤力”》。其中一段是这么写的:“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某些老师常常无意中忽略学生的某些感受,比如:“以后上课不要随便插嘴,再讲就买个胶带把嘴封住!”“你怎么这么笨,人家某某怎么一点就透?”“别人每次考试都能及格,你怎么就说什么都不行呢?”“就你这样的肯定学不好!”似乎只有这样“教育”学生,才能令他们激起上进心,才会发奋图强,殊不知这些语言已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软暴力”,其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体罚带来的肢体伤害。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老师都应平等对待,他们同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即使孩子学习成绩不
f佳,也要本着鼓励大于指责的态度,不断以“你做得很不错”、“非常好”之类的语言激励学生。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心,多一些亲切,常常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学生心中充满温暖,温暖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教育的成功之所在就是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价值的所在。”让我反思我的工作,是啊,“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儿童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当他们做了好事,或因进步而受到鼓励和赞许,都会使他们情绪上得到满足,对于做好事和有进步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加深,自尊心和责任感也会逐步得以增强。而一味批评指责,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孩子可能“横竖不听”,或者会“破罐破摔”这都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就儿童的记忆来说,鼓励能强化记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