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教学目标】
f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教学
重点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课题引入
第一课时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
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
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