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生的追求:开办心理热线,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引导处在困境和迷茫中的青少年走出低谷,为众多身处困境的人们送去温暖和信念,用自己深沉而广博的爱诠释着人生的意义,诠释着自己的誓言:“只要心中有爱,生命就会有奇迹。”奏响了一曲自强不息、和谐共济的生命之歌。她就是,29岁的残疾女青年田子君。田子君,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人,于2006年5月,被评为首届湖北省“十大自强残疾人士”,是年,荣获第五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16、王春艳:替夫尽责带婆改嫁她,一个农村弱女子,在丈夫去世后,毅然承担照料残疾公公和疯婆婆的责任;她,坚守婆家,多年如一日,用善良、真诚、爱心和感天动地的孝心,谱写了一曲“孝德”颂歌。她,就是王春艳。
f王春艳,女,33岁,吉林省德惠市沃皮乡干务海村村人,曾先后获得“全国孝行敬老之星”、“长春市十大魅力女性”、“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17、王兆华:养父义养弃女不弃她一出生就遭遗弃,与年迈养父相依为命,稚嫩的肩膀从上小学开始就承担着繁重家务。她是家中的“顶梁柱”,一边上学一边挣生活费、学费,全心赡养瘫痪在床的养父。她就是苦命而又自强自立的小女孩王兆华。王兆华,女,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居仁中学学生。12岁至今5年来,她逆境中自强不息、追求理想、孝敬养父的高尚情操,引发人们深切的关爱。淮南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向王兆华伸出温暖之手,破例将她纳入低保,解决了户口问题。全国各地纷纷为她捐款,但她只接受了很小一部分钱物,其余全部退了回去。央视《讲述》栏目推出了《拒绝捐款的背后》的节目,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了她,100多家新闻媒体刊播了她的感人事迹。2007年,她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8、乌兰其其格:牧嫂立家致富奉老有一个特殊的家庭:2004年,被鄂尔多斯市妇联评为“全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0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全区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鄂尔多斯市妇联评为“全市和谐家庭”,并先后被评为“全旗‘五好’文明家庭”、“家庭生活方式文明化户”、“科技示范标兵户”、“甲级牧家乐旅游接待户”……说特殊不在于这个家庭获得了多少个奖项,
f而在于这个9口之家的成员组合的特殊,在于支撑着它的只是一个女人乌兰其其格。
今年38岁的乌兰其其格是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嘎查高图牧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