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己的目的,其目的并非全世界的民主,而是这些国家的利益。这是新时期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总之,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多方面的推波助澜,助长了这次中东北非地区动荡的气势,使动荡大有蔓延之势。
(三)互联网在此次的动荡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网络战走在革命前面》一文称,“突尼斯是第一个实现由公民、确切地说是网民推翻现政权的阿拉伯国家”,这要得益于于“现代化的通讯基础设施、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全数字化的移动电话网络”。回看突尼斯、埃及的骚乱,直接导火索都源于网上盛传的有关腐败的视频,它们彻底冲破了民众的忍受底线,也给网民组建网络组织提供了理由。如在埃及,2009年6月年轻商人哈立德赛义德被害的视频播出后,人权活动者在脸谱上创立了“我们都是哈立德赛义德”网页,在脸谱、优兔和推特上的拥护者多达数十万,并最终成功号召埃及民众于今年1月25日在解放广场开展示威活动。埃及动荡的强大幕后推手“46青年运动”也是通过互联网成立的,现在脸谱的拥护者达80万人。在突尼斯,2010年12月17日,一名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赖以谋生的摊位被取缔后自焚,他全身着火的照片很快传遍互联网,这起“暴力执法”事件彻底点燃了民众的不满情绪。网络成为双方对抗的前沿阵地。骚乱发生后,政府与民众不仅在现实世界展
3
f开了激烈争夺,双方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斗争亦全面铺开。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政府网管部门强化了网管措施,或采用“钓鱼”手法,获取某些网民在脸谱、谷歌和雅虎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删除或修改这些账户,甚至利用账户信息来定位博客作者及其联系人,或采取断网等措施,屏蔽BBC、半岛电视台等网站、切断手机通讯等。但这些管控措施随即遭到还击。1月2日,“维基解密”支持者黑客组织“匿名者”通过论坛号召全球激进分子加入,同时对突尼斯总统、外交部等八个政府网站实施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该组织对英国《金融时报》称:“只要有必要,只要突尼斯政府继续采取审查措施,攻击就会持续下去。”3埃及等国也屡屡受到该组织的网络攻击威胁。
二、中东北非局势带给我们国家的启示。(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保障民生,关注民意,维护民利是社会的稳定的根本。
中东北非地区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带来的结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从发展中受利,即使受到一点蝇头小利,但社会的公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