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其国内的粮食价格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金融危机后的突尼斯却减少对于贫困人口的补贴,加深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窘迫境况。同时,突尼斯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内矛盾,官方统计数字为14,大学生失业率超过20。虽然突尼斯政府对此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由于进度缓慢和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等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最后,也是尤为突出的一个原因,突尼斯当权者腐败风行及市场垄断,导致了突尼斯国内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2010年12月,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大使馆机密电文中将本阿里的家族称为“准黑手党”,称其是突尼斯“腐败的核心”。这在突尼斯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对本阿里政权的仇视也更加深重。这个事情深深地伤害了突尼斯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情感。因此在突尼斯国内爆发了“茉莉花革命”。
事实上,家族统治、高失业率、贫富差距鸿沟和贪污腐败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普遍存在。正是如此,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给了这部分地区的人民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埃及,利比亚等国家遭遇政治动荡与这些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二)西方势力的干涉是这些地区局势动荡的外部因素。中东北非国家动荡政局的背后都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影子。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东政策”扭曲了该地区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版图,“91l”后美国又在相关国家强力推行“西式民主”,这是引发和加剧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的外部因素。与传统的外部军事打压手段不同,美国近年推出的“大中东计划”更加注重从目标国的内部煽动和激起民众的极端情绪,从而发动非暴力的“软战争”,即所谓的“街头革命”。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意欲推行的民主改造计划,诱导着该
2
f地区的民众“认同”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国家原本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进一步凸现,一些民众在所谓“自由”、“民主”口号的鼓动下走上街头,从而导致了动荡的发生和蔓延。
除此之外,在利比亚已陷入事实上的内战状态的时候,西方多国部队的加入使利比亚内战变成了利比亚战争。3月17日,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3月19日,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落实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的决议。3月19日深夜,以法、英、意等西方国家为主的多国联军正式对利比亚空袭,致使利比亚内战即刻升级为利比亚现政府同外部干预者之间的冲突和对抗。2西方国家以民主的口号用暴力的手段去达到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