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
20201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
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
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
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
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
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
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
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
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
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
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
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3分)
A.供电系统严重受损
B.持续暴雨市区内涝
C.网络故障通讯中断
D.建桥修路车辆绕行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重大突发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而有必要开展韧性城市研究。
B.有关韧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
C.建设韧性城市的目的是消除各种突发灾害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
1
fD.提升城市吸水性和蓄积水再利用能力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