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学科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独立标志:
1、
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
有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Aesthetica”意为“感性学”,
将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在我国被翻译为“美学”。
鲍姆加登继承、发展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大陆理性主义”,创立美学。
他一方面肯定了理性主义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用感性学补充了唯理主义。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美学理念论康德美学先验主体论黑格尔美学绝对精神论海德格尔美学现象学中国当代美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中国当代美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f实践论
前提
存在论
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度的中介环节。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1、审美是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记事功能例如:原始洞窑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窑壁画《受伤的野牛》中国内蒙古阴山岩画
原始巫术活动借助壁画、陶器纹样保留
2、审美是人生实践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精神需求例如:有了装饰需求,“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现在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审美实践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例如:罗丹《思想者》关注现实生活,刻画内在神情体态,离开具体的实践无法完成。
齐白石《虾》寥寥数笔,笔全意周,超越客观物像的描摹,是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升华。
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冯友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与审美境界有共同之处)宗白华: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具体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f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根植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