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等等,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
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
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f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1)凑整估算。(2)根据口诀估算。(3)根据位数估算。(4)根据尾数估算。(5)根据经验估算。(6)根据规律估算。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由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理遗传、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1)、四则运算估算基本方法:如估算98×82约是多少?方法先根据四舍五入法得98≈100,82≈80然后估算98×82≈100×808000,事实上与98×828036很接近。再如69×67/68○69÷67/68,乘法算式中乘数小于1,积小于被乘数,除法算式中,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把69作为标准,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出69×67/68<69÷67/68。(2)、应用题计算的估算方法:如一个敬老院有老爷爷18人,平均年龄78岁,有老奶奶22人,平均年龄82岁,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岁?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估算到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在7882岁之间,这就避免了(8278)÷18224(岁)的错误结论。再如,解答“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40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方法:先估算出甲乙合作的天数在15(30÷2)天到20(40÷2)天之间,这样自己解答后的答案是否正确就确定了。
f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