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015年7月中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在学校时,常与室友提起黄梅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最熟悉的戏剧不过如此。这次暑假,我和几个同学组成调研团,在我的家乡安庆,以饱满的热情于8月开展了我们组的暑期社会实践。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气,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潺潺淙淙的柔肠;没有难于上青天的气魄,却有白玉带、碧云簪的雅致。恬淡宁静的个性却又不失水的灵气。敦厚凝重的心态却又不失山的沉稳。大乔小乔热爱这里的芳草味香,七仙女喜欢这里的自然纯朴,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在这里与世长存,诗人海子在这里高吟“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便是黄梅戏乡中国安庆。我带着调研团走进安庆,在很多小区、公园等的凉亭内,许多黄梅戏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拉二胡的伴奏,还有音响等设备。我们在菱湖公园就见到许多人正一展才艺,我们在那听到了许多地道的黄梅戏小曲。我们在一旁欣赏之余,还口头采访了一名演唱的老人,他告诉我们,他们几乎每天在这里唱黄梅戏,虽然是业余的,但是对黄梅戏的热爱和了解程度却很深。在人群中,后来我们对那名拉二胡的老人进行采访。老人不仅考入过黄梅戏学院,而且还会制作各种黄梅戏伴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老人还给我们他们那个时候的关于黄梅戏的故事和一段经典的黄梅戏曲段。通过与老人的对话,我们对黄梅戏在民间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次日早上,安庆的天空依然飘着朦胧的小雨,也使得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更有古色古香的气息,我们的团队来到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和黄梅戏会馆。来到这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了解我们的来意后,给我们提供了免费的讲解以及热情的招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了解了许多黄梅戏的历史,重要人物,一些戏曲等诸多关于黄梅戏的知识。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民国九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到黄梅戏的名字。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但是在十八世纪后期才形成的地方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至安徽安庆地区,与当地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