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学习“文明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文明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文明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文明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文明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
f教育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文明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我校自2006年起制定了各项文明礼仪活动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孝育”方面,我们相继开展了全校“孝敬”之星的评比和演讲活动,通过身边真实的事迹教育,并倡议全校学生每逢周未为父母做件事。同时结合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懂得怎么才能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交流。第二,、教师是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重要条件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礼仪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明确,坚持德育为首,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常抓不懈。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加深“文明礼仪”观念。另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总之,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文明礼仪规范,以良好的文明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