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钢筋连接,而后在施工现场通过灌浆完成另一端的连接。为提高此方式的抗震效果,梁柱抗弯强度比、轴压比、柱的装配高度等对套管连接节点抗震效果的影响,发现其抗震性能与现浇类似,且梁柱抗弯强度比对装配式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当其大于1时,提高轴压比有助于改善节点的能耗及剪切强度。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框架边节点与现浇节点的抗震性能相似,且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可参照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22后浇混凝土的性能后浇混凝土的性能对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减少核心区箍筋用量有重要作用,并进行了用钢钎维高强混凝土浇筑预制构件节点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的足尺对比试验,认为前者不仅可以降低核心区箍筋的配箍率,且可以提升承载与耗能能力,并满足强节点的要求。分析了5个先在核心区放型钢,后浇筑ECC材料的预制梁柱节点试件,认为采用此种方式连接的节点变形能力强,并且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能力也优于现浇梁柱节点。也发现用ECC材料进行节点连接可以提高试件的延性及耗能能力,且现浇区长度的增大能使这两种性能得到有效提高。23湿式连接的其它方式用钢绞线代替预制梁底部的纵筋,并在核心区设附加钢筋及在预制梁端部设置无黏结段,来探究该连接方式的抗震性能。结果发现此方式符合规范中柱强于梁,节点强于构件的要求,同时附加的钢筋有利于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与耗能性
f能。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31隔震本工程主要采用了吊式隔震方案,该方案十分适合高层、超高层建筑,是结
构上部与抗震结合的手段,借助建筑结构本体质量以及阻尼形成的减震装置。吊
式隔震技术实现了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隔离,可以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上下部结构之间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形成隔震层,借助“隔震”、“吸震”作用,如果发生了地震,可以减缓地震力、吸收地震源能量,减少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支撑点将建筑悬挂在巨型钢混结构中,减少地震危害。该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力。通过BIM仿真模拟对比发现,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设置隔震层的结构地震反应力系数是不设隔震层的建筑结构的
1418,减震作用十分明显,真正的让地震和上部结构“隔离”。简单来说,该设计方案可以让建筑结构受到8级地震时,实际所受到的震动仅相当于55级地震,而55级地震几乎无法损坏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实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标,还可以有效保护建筑装修及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