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摘要:初中生在智力和能力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所有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否则会造成数学好的学生“吃不饱”,数学差的学生“吃不了”。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其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最终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实施分层教育的前提。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分层教学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除智力以外的性格、兴趣等多方面因素。一、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自己对公式内容进行推导,得出结论,提倡自己动手。中等水平的学生,要能理解所教内容,并能根据原理处理简单问题。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要求他们熟
f练掌握公式,能将习题搞懂。这样分层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制定。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布置了下面的习题:
(1)熟记勾股定理。(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2,0),b(0,3),求三角形aob斜边上的高。■a层次的学生要完成全部题,b层次的学生要完成(1)至(3)题,c层次的学生只要完成(1)、(2)两题。二、根据水平的高低,测试评定要分层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从而学生取得的结果不同,因此评价标准也应该因人而异。例如,根据学生的等级水平,将学生的标准定为三等。优秀学生80分才合格,而普通学生60分合格,水平差的40分合格。还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指定,哪些题目应该做对。这样老师根据结果,采取不同的措施。然后老师根据层次的不同,从而对学生的作业、问答等采取不同的评价方
f式。对于学习困难、有自卑倾向的学生应该多鼓励,寻找他的进步。对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