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习惯和价值观不断形成,此阶段可塑性强,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如果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或者缺少科学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就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或侵害。因此对这一群体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将对他们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况且许多中学生不能得到更高层的受教育的机会,对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可以对中学生接受艾滋病知识的多少以及程度进行深入地了解。对某些缺乏正确认识的群体要重点教育与宣传。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大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消除中学生中知识“盲点”,正确认识艾滋病,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艾滋病的预防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艾滋病病毒不是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艾滋病主要通过输血、不正当的性行为、静脉注射比如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总之,艾滋病感染已经称为了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极其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缺乏特效预防与特效治疗的方法的情况下,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种传媒开展了对大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正呈现快速蔓延的趋
f势。青少年既是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是抵御艾滋病侵袭的主力军,他们掌握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和技能,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侵害,而且可以将学到的艾滋病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家庭和社会,进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和水平,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此,加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与性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增强他们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对整个人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都十分重要。实践证明,艾滋病防治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在河南,从省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艾滋病患者家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卫生主管部门到所有相关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当前,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不少国家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性传播、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等。艾滋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