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由于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高尔基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225227)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矛盾更加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科学、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文学基础:是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也吸收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写作经验。二、阶段划分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其突出标志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红与黑》。一般而言,人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分为两个阶段,即19世纪30到6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以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为代表的既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同时又怀有深厚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19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末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则出现了福楼拜、哈代、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既发扬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又力图在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27228)思想特征: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228230)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即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和典型人物的塑造。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四、现实主义源流“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指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