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考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
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
井”。
B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
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
C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
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青衫,黑色单衣,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也为青黑色,后
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官职低。
2.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A陶渊明
B王维
C文天祥
D蒲松龄
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
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
用字方法。
D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
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汉武帝时开
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
时。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
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D《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这些诗赋运用楚地的诗
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