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2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3培养学生具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着力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懂得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
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难点:理解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着力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吗?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是的,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简介)孔子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最推崇的便是一个“仁”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仁爱精神!(板书:仁爱精神)二、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一)立己达人1、出示孔子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生读一读这句名言,结合教师所出示的释义,初步了解这句名言的意思。(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教师小结:这句话演变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词语,就叫做“立己达人”。而立己达人这个词也就代表着孔子的仁爱精神。(板书:立己达人)2结合课前所查的资料,学生分享孔子仁爱精神的具体的例子。学生展示。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想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其实也正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仁爱”其实倡导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只有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f3过渡:而孔子仁爱思想的还有多种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其中的一种,小组之间讨论这句话的含义,并根据含义完成活动园中的内容。(出示课件)全班交流,预设: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欺负别人。我不愿意别人谈论我的隐私,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我不愿别人逼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我也不逼别人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不愿意伤害别人,我也不愿意别人伤害我。我不愿意诽谤别人,也不愿别人诽谤我。4、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用我们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将心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