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合肥、亳州和芜湖三市死亡水平的对比分析
安徽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人口学专业谢晓江Q201002028摘要:本文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安徽省各个城市年龄别人口及死亡情况的数据,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软件CPPS和EXCEL2007绘制完全生命表,通过生命表重点分析了合肥市、亳州市和芜湖市当年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及老年人口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然后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和人口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死亡水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差异;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引言
出生和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口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两者的作用不同,出生保证人口延续,死亡则促进人口更替。人口的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过程。研究人口的死亡是分析人口自然变化过程的基本内容,是掌握人口生命过程规律,解释人口变化历史与预测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制订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
死亡人口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因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口数总和。死亡率,通常称“粗死亡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值。一般按每千人平均计算。人口死亡率反映的是总人口的死亡水平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健康状况同时人口死亡率水平的高低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医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死亡率较高。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死亡率普遍在30‰以上。中国在1949年以前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民国期间死亡率高达28~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死亡率迅速下降。1949年为20‰1957年降到1080‰,1970年降到760‰,1977年降到687‰,1986年为669‰,1990年为628‰,2000年更是降低到588‰,处于低死亡水平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的人口死亡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安徽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合肥市、亳州市和芜湖市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三市的死亡率、分性别的婴儿死亡率及老年人口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从地理位置来划分,安徽省可以分为皖中、皖北和皖南。皖中的城市主要有:合肥、巢
湖、滁州、安庆和六安;皖北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