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________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f“将”指_廉颇
“相”指_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________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f“将”指廉__颇_____
“相”指蔺_相__如____。
“和”的意思是和好_同__心__协__力__,_保__卫__赵。国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f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f战国七雄
将相和
f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f赵璧召诺怯瑟拒诸荆
f召集削弱上卿商议鼓瑟击缶推辞侮辱隆重约定诚意失信抵御随行拒绝能耐胆怯理屈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绝口不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f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2、抓人物的言行、心理分析,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f请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f因为蔺相如__________立了功,做
了_______;在__________又立了功,做了__________。廉颇________,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之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很受感动,就__________,两人又和好了。
f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画出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4、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