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a
alysis),是建立在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是由德国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的,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
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a
alysis,是仪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以电位、电导、电流和电量等电学量与被测物质某些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之上,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仪器分析方法。
1
f1发展历史
电分析化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与尖端科学技术和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近代电分析化学,不仅进行组成的形态和成分含量的分析,而且对电极过程理论,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电解分析和库仑滴定法。19世纪,出现了电导滴定法,玻璃电极测pH值和高频滴定法。1922年,极谱法问世,标志着电分析方法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离子选择电极及酶固定化制作酶电极相继问世。
2
f二十世纪70年代,发展了不仅限于酶体系的各种生物传感器之后,微电极伏安法的产生扩展了电分析化学研究的时空范围,适应了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纵观当今世界电分析化学的发展,美国电分析化学力量最强,研究内容集中于科技发展前沿,涉及与生命科学直接相关的生物电化学;与能源、信息、材料等环境相关的电化学传感器和检测、研究电化学过程的光谱电化学等。
捷克和前苏联在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有很好的基础。日本东京,京都大学在生物电化学分析,表面修饰与表征、电化学传感器及电分析新技术方法等方面很有特色。英国一些大学则重点开展光谱电化学、电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
3
f2基本原理电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在电化学池中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电化学池
由电解质溶液和浸入其中的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用外电路接通。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通过连接两电极的外电路从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根据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极电位、电流、电导、电量等)与被测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组成、浓度、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比率等)之间的关系,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加以测量。化学电池Electrochemicalcell电解Electrolysis
4
f3分类电化学分析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电化学分析法有不同的分类,
几种常见的分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