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虽然诗人身处困境,仍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目标设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知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2运用象形文字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楼、雀”,会正确、美观地书写“楼、雀”两个汉字。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的意境以及蕴含的“登高望远”的哲理,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名胜古迹,每一处风景都如诗如画,
看,这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楼鹳雀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山西永济游览这其中的一座名楼鹳雀楼。板书“鹳”,指名读,猜猜这个字与什么有关?(“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鹳雀常常停留在这座楼上休息,后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楼是本课生字,楼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左边是木,因为古人要架起木头造楼房。右边还是娄,两个人叠罗汉,在古人看来两层房子叠起来才能称为楼。谁来给楼字找朋友?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在左,捺变点。米字在上捺舒展,女在下横拉长。
2.释诗题一天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来到鹳雀楼游览他登上了鹳雀楼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登鹳雀楼》。
3.谁来读好课题?(指名读)
f二、读好古诗
(一)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诗,注意哦,要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2逐行指名读,关注“登、尽、更、层”的前后鼻音。
3去拼音读
(二)读出韵律
1字音都读准了,但古诗是节奏的。老师在停顿的地方画了标记,请你自己练习一下。【请2人】
过渡: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读古诗,不但要读准古诗还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板书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2现在,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全班齐读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过渡:其实,每首诗都藏着一幅画。【板书诗。(出示要求)
读出画面】现在。请小朋友们自读古
2出示一、二两行,交流:诗人看到的景物
3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呢?【你把第一行的意思都说出来了。】
4指名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