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VP6位于内衣壳,为种和亚种特异性抗原;VP4和VP7位于外衣壳,决定病毒血清型,VP7为糖蛋白,是中和抗原,VP4为病毒的血凝素,亦为重要的中和抗原。VP1~VP3位于
f核心,分别为病毒聚合酶、转录酶和帽相关蛋白。非结构蛋白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3.分型根据内衣壳VP6的抗原性,轮状病毒可分为A、B、C、D、E、F、G7个种。A种轮状病毒根据VP6又分为4个亚种(I、II、III、非I非II)。另外A种根据表面中和抗原VP7和VP4分14个G血清型(VP7为糖蛋白)和19个P血清型(VP4为蛋白)。4.抵抗力在粪便中存活数天到数周。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pH适应范围广(pH35~10)。在室温下相对稳定,55℃30分钟可被灭活。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致病性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A~C种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种只引起动物腹泻。A种轮状病毒最为常见,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为G1P8、G2P4、G3P8和G4P8,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长儿童和成人常呈无症状感染。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病人每克粪便中排出的病毒体可达1010个,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温带地区晚秋和冬季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季节。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胃肠道先被部分消化,失去外衣壳,裂解VP4,产生感染性亚病毒颗粒(i
fectioussubviralparticleISVP)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病毒非结构蛋白VP4为主要致病因子,引起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造成细胞溶解死亡;刺激腺窝细胞增生、分泌功能增强,使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重吸收减少,导致严重腹泻。潜伏期为24~48小时,突然发病,发热、恶心、呕吐、非血性水样腹泻,每日可达5~10次以上,一般为自限性,可完全恢复。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B种病毒可在年长儿童和成人中产生暴发流行,但至今仅在我国有过报道。1982~1983年,该种病毒在我国东北,西北矿区青壮年工人中引发了大规模霍乱样腹泻流行,患者达数十万人。C种病毒对人的致病性类似A种,但发病率很低。2.免疫性感染后机体可产生型特异性抗体IgM、IgG和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其中肠道sIgA最为重要。抗体对异型只有部分保护作用,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sIgA含量低,故病愈后仍可重复感染。细胞免疫亦有交叉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尽管大多数病毒性胃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