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剑阁中学刘天琼
在新课改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直观,好比语文教学中无形的“魔术师”,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生动,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多了一份乐趣和色彩,易为学生接受,因而赢得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
确实如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也好,网络环境也好,大多数教师使用的仅仅是它的演示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就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那么,怎样才能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
f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望海潮》时,先播放配有江南小调乐曲的钱塘大潮、西湖美景等图片,吸引学生在美的音律、美的景致中去先感受钱塘在柳永笔下呈现的脱俗之美,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删选课堂内容,化难为易。使用多媒体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深思熟虑,化难为易,力求准确高效。首先,所选内容要贴近文本,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内容必须贴近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选内容与文本出现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上歧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如讲解《蜀道难》时,由于学生对本地名胜剑门蜀道较为了解,所以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和蜀道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其他名句诗歌等,课堂上由学生展示,再联系作品中体现蜀道险、高、难、奇等特点的句子用动态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理解诗人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
f放飘逸的艺术风格,雄奇险峻的写法。其次,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