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和挑战
作者:张天懿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17期
摘要: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定位,长期护理保险起到了制度平台的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地方试点的情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切实减轻了失能老人及家庭的经济和事务负担,值得呼吁和继续推进。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龄化
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2000年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体量大。我国有13亿多人口,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亿3000万,其中有18的失能老人,就是4000万人,相对于加拿大的总人口,所以体量大;二是速度快。在发达国家完成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大约用了60年时间,而中国仅用了18年时间,所以从老龄化的速度来看我国也是非常突出的,数据表明,从2016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陡增的阶段,同时伴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大量流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而凸显的,现在基本都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而大量流动人口就业这个前提下,“四二一”的“一”不在父母身边。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另一个背景就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步入老龄化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仅有8000美元左右。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以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一旦一个家庭有了失能老人,全家都要面临经济和事务性负担,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大量讨论。传统的家庭照护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空巢家庭大量存在,甚至引发各种伦理问题。
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荷兰是第一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之后是德国、日本和韩国,国外制度本身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遵循,国外包括荷兰、德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都有基本的原则,比如说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参保基本跟随医疗保险,筹资上遵循多渠道,另外就是长期护理保险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国际上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财政保安体系。任何保险模式都有路径依赖问题,我国原来是社会保险模式,那么长期护理保险也要遵循社会保险模式,国内已有部分地区进行了先行探索,青岛、上海、长春、南通和台湾地区。这些地方的探索都有自己的特点,参保范围还是跟随了城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