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丹杰
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走进了校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式,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八、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要素。对于七要素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准确把握是保证探究式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下面结合课改过程中的实践谈谈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三个环节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的策略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要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道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变换提出问题角度的策略。如:“光的传播”一节课,教材上这样提出问题的:“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原封不动地提出,可以想象,学生面对一个他早已熟悉的问题,猜想和假设会很快趋向一致,探究兴趣当然也就降低很多。教师若变换提问的角度,提出:“大家都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哪里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不熟悉,很快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再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课,教材上这样提出问题的:“声可以怎样向外传播?”一位教师采取逆向提问的方法,提出:“哪里不能传声呢?”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要深入思考才可能回答,容易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变换角度提问,除了可以反过来问之外,还可以采取变换问题的方法。如: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节课时,由于用速度表示运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