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一、(2012年巴中市)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庐陵欧阳修也。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2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2)杂然而前陈.者(3)颓.然.乎其间者(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朝而.往(选文)A、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选文)醉能同其.乐(选文)B、其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选文)名之.者谁(选文)C、之四时之.景不同(选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选文)D、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相应问题。(3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在当时均是被贬之人,却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乐”,试比较两人之“乐”的相同点。
二、(2012年岳阳市)醉翁亭记
环滁……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翼然临.于泉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太守谓.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结合全文,说说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2分)。4从写景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2分)。5用“/”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共三处)。(3分)
东坡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