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物(棉花、茶叶)种植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2)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A.官办丝织作坊、私人作坊(机户)的出现;B.棉花种植已有海南、闵广传到江南,海南岛已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
8
f具;C.制瓷业较为前代发达,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D.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十分发达,造船技术世界领先(插图《南宋海船复原图》)(3)南宋城市非常繁荣临安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最多时达100多万,“买卖昼夜不绝”。
9
f(二)海上丝绸之路请大家阅读本目,归纳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具体表现、内容、名称的由来、路线和影响?1.兴起的原因(1)传统商路受阻: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
10
f利,颇助国用”,所以实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例如:商人如能招致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展通商关系,也可以得到晋级的机会。2.表现(1)通商国约50多个;(2)东南沿海贸易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3)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4)设有“番坊”与“番
11
f市”(专供外国人居住与番货交易的地方)3.内容(1)输入商品香料、珍宝、药材等商品(2)输出商品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商品4.名称由来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5.线路
12
f以中国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向南可通往东南亚,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6.影响(1)内宋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绍兴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每年收入达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2)外给通商国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13
f(三)小结练习与测评1(1)三国两晋南北朝;(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3)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耕地的
14
f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