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气。表明美国已由“中立”观望开始向援华制日转化。从欧战爆发(1939年9月)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华政策初步完成了由以绥靖日本为主到以支持中国抗战为主的转变。面对日本咄咄相逼的“南进”势头,美国远东政策开始变化:1939年12月,美国扩大对日本的“道义禁运”(禁止将制造飞机用的主要金属铝、镁、钼和生产航空汽油的一切方法、设备和技术资料运往或转让日本),1940年12月,美国再次扩大对日本出口禁运的范围(包括铁矿石、钢、钢制主要商品和许多种工具)。由于这些措施,1940年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4月25日,美国向国民党政府交付5000万美元的贷款;同月,罗斯福批准了美国空军人员为参加筹建陈纳德上校的“飞虎队”(美国航空志愿队)而提出的辞呈;5月6日,美国宣布“租借法”适用于中国,“接着制定了一项用于中国的紧急租借计划,这项计划的要旨在于增加滇缅公路上的运输,美国派了一个技术组去帮助中国改进这项计划的实施,结果每月通过这条路线到达中国的物资增加为原来的4倍光景,即从1941年5月的4000吨增加到同年11月的15000吨”;5月27日,罗斯福在演说中声称:“中国抗战是反对希特勒征服世界计划的两种因素之一”;大约在6、7月间,“飞虎队”组成并参加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体上积极支持中国抗战。1943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签字。美英放弃了许多在华特权;美国积极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出于本国利益,积极支持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援华;但是由于史迪威事件中美关系也出现了波折,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背着中国与苏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有些条款严重损害了
f中国的主权。
2、与德国的关系:中国利用和德国在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
半年多的中立。至1938年10月,德国一直维持对中国的武器出口,还有30多名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活动,同时中德之间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加之德国为了防止中国完全倒向苏联,使得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一直在中日之间进行调停,但由于日本过于苛刻的条件而失败。直到1939年2月,德国对华政策才发生逆转。在日本的压力下和德国的侵略野心越来越膨胀,德国承认“满洲国”,召回军事顾问,停止对华军事贸易,中德关系趋于冷淡。1941年7月1日,由于德国承认汪伪政权,中德关系破裂。
3、与苏联的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苏联与日本国矛盾的变化,中苏关系也发生
了相应的变化。大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