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
2、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尝试合理地、有创意
地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3、关爱自然,确立环保意识,并愿意保护环境。
二、教学设想:
1、丰富经验形成价值观。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
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
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知识自我建构,道德认知得到内化,道德情感得到培养,道德意志得到锻炼,道德行为得到
训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3、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
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
近感。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
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具准备:
1、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报刊;
2、有关的教学媒体及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引趣激情。
1、学生在课前已了解了自己生活地区
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
的环境状况,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状况并感域的开辟。以问题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
受,哪些环境你喜欢?哪些环境你不喜习动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学生的道德
欢?为什么?
内化打下基础。
2、学生回答后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开放的,目
问题值得我们在这篇课文(板书:保护环标是明确的。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潜
境)的学习中来讨论。
意识中已对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有了
3、学生提出问题后整理这些问题。(为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学习兴趣,激起了环保
什么有些地方能保持优美的环境,而某些意识,激起了情感,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地方却不能保持呢?为什么环境污染会
那么严重?社会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
保护环境?我们国家的环境污染有多严
重?现在国家对环境整治有哪些措施?面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
对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r